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
宋神宗十一子,
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
北宋末代皇帝。
他雖然昏庸,
但在書畫界卻留下了關于他的許多軼事。
他的書法被世人稱之為瘦金體,
傳世畫作有《芙蓉錦雞》、《池塘晚秋》等,
并善詩詞。

宋徽宗的謚號,
不知南宋的禮官們是如何想出來的?
乍一看這堆謚號,
不知歷史的人,
或許會認為他是位出色的皇帝。
其治國雖無能,
但藝術才能頗高。
他的品行,
正如《水滸傳》里所描述的那樣:
“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
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
更無一般不愛;
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踢球打彈,品竹調絲,
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宋徽宗在發展美術事業方面,
他是有成就和貢獻的。
他創造的“瘦金書”,
頗得書法家的青睞,
用這種字體書寫的崇寧大觀等錢幣
是收藏家至愛的珍品。
《書史會要》評價說:
“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
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
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span>
他的繪畫重視寫生,
尤善畫花鳥畫,
極強調細節,
以精工逼真著稱。
有一年,
宣和殿前花輔里,
一只孔雀正展翅飛上藤墩,
趙佶以此為題要在座畫師作畫。
不多久,
畫師們都交了卷,
個個自然都畫得不錯。
最后趙佶說:
“畫是畫得漂亮,可惜都畫錯了?!?/span>
畫師們一聽,面面相覷,
半天說不出話來。
趙佶說:
“孔雀登高,都是先舉左腳的,
而你們畫的是先舉右腳,所以說畫錯了?!?/span>
畫院有年考試,
以一句唐詩“竹鎖橋邊賣酒家”
為題考選畫家。
結果,
有的畫了竹林,小橋,酒店;
有的畫了竹林,露出酒店一角;
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畫卷都沒有獲得好評,
有一個應試者叫李唐的,
他只畫了一座小橋,
橋邊畫了一大片竹林,
林中挑出一個酒招子,
上寫一個“酒”字,
卻并不畫酒店,
這幅畫奪了魁。

宋徽宗摹唐韓幌的《文苑圖》
為什么不畫出酒店的李唐反而奪了魁呢?
因為,
正是他把“竹鎖橋邊賣酒家”的“鎖”字
意境畫出來了。
這個“鎖”字就是要畫家在“藏”的構思上下功夫,
而李唐的畫恰恰表現了“藏”。
將酒店“藏”于竹林之中,
只露一招兒,
其趣在半含半露之中。
趙佶曾用“深山藏古寺”為題來考畫院學生。
第一個學生畫了整個寺院,
以及寺院四周的崇山峻嶺。
第二個學生畫了古寺的一角,
背景上畫了山巒起伏的密林。
第三個學生沒有畫古寺,
只畫了深山陰谷中的一條石徑,
盡頭一個和尚在溪邊打水,
大樹掩沒不知寺院在何處?
“深山藏古寺”著意在“藏”字上做文章,
給人以“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享受。
“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
繪畫講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
藏得有詩情畫意的意境。

宋徽宗《梅花繡眼圖》
趙佶傳世的作品不下二十幅,
但有些作品是出自宮廷畫家之手代筆。
畫后押字用“天水”及“宣和”、
“政和”小璽或用瓢印蟲魚篆文,
還常押書“天下一人”。
為了表現鳥的形態,
趙佶用生漆點睛,
以突出作品的逼真效果。
趙佶本人的創作風格并不苛求工謹細膩,
而是偏于自然粗獷。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
首先呈獻給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
用“瘦金體”親筆在圖上題寫了
“清明上河圖”五個字,
并鈐上了雙龍小印。
《宋史》記載:
“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
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
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
疏斥正士,狎近奸諛。
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
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span>
元代脫脫撰寫《徽宗記》時,
不由擲筆嘆曰: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