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延闿(1880—1930),湖南茶陵人,縱橫清末民初政壇達20多年之久。他當過清末湖南咨議局議長,是清末立憲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入民國后,他曾經三次督湘,當過國民政府的代理主席、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等要職,是民初政壇為數稀少的幾個“不倒翁”之一。他一生的事跡很多,這里僅錄其中的二三事,以饗讀者。
“臥棺出殯”,孝滿天下
譚延闿的父親譚鐘麟是晚清的顯貴,做過巡撫、總督等封疆大吏,妻妾多人,除元配陳夫人外,還有顏夫人、李夫人等4位側室。譚延闿是譚鐘麟的李夫人所生,譚延闿很小的時候,就常聽人喊他“小老三”,他有些迷惑不解,等到后來他考上了舉人,有人又喊他為“三大人”,他也覺有些惶惑之感。他帶著這個問題去問自己的母親:“人們為什么喊我為‘小老三’呢?”李夫人不禁噙著淚花教訓他說:“我是你父親的小老婆,有些人把你們兄弟稱作‘小老三’、‘小老五’,除了年小的緣故外,還帶有‘庶出’的意思。你們兄弟要努力讀書,好好做人,將來做番大事業,做個大人物,才算是爭光爭氣,那我在譚家雖然吃苦也感到安慰了?!?/span>
在封建禮俗的桎梏中,不但作為家庭成員的女人地位有別,連所生子女,亦有嫡庶之分。比如:平日用膳,妻可入座,妾則只能立著而食,如果沒有生育的妾媵,則只能另在雜廳用餐。譚延闿的母親雖育有3子,但因是譚鐘麟的小老婆,因而長期未能取得與其父同桌而食的權利,直到譚延闿高中會元以后,譚鐘麟才向全家宣布:“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憋@然,這是“母以子貴”,譚鐘麟才放寬了宗法儀范的尺度。譚延闿當時受了很大的震動,吃飯時往往伴母而食,他對母親李夫人晨昏定省,十分孝敬。后來,在他的詩集中,有一卷《慈衛室詩草》,就是紀念母親之作。入民國后,他囑咐胞弟澤闿,侍奉母親李夫人,頤養滬濱。他得以銳意進取而揚名中外,雖政事繁累,亦必不日通信叩安。1916年,譚延闿的生母李太夫人在上海病故。此時,他第二次督湘,政局動蕩。此時離湘,湘督“寶座”有得而復失的可能,但他聞訊后,當即趕往上海寓所奔喪。
第二年,譚延闿扶靈迎葬長沙,暫停柩荷花池。譚宅位于譚姓族祠的后進,靈柩出殯必須經過族祠出門。按照族規,妾死后不能從族祠大門出殯。因此,族人力勸譚延闿不要壞了族規,從族祠側門抬出,有的還擋在大門口,譚延闿目見此狀,怒不可遏,一氣之下仰臥棺蓋上,命扛夫起靈。靈柩抬到族祠大門口時,他大喝:“我譚延闿已死,抬我出殯!”族人見狀,頓時面面相覷,鴉雀無聲,只好讓路,讓扛夫抬棺從族祠大門出殯。
譚延闿的結發妻子方夫人在世時,譚延闿不隨俗流納妾,更不尋花問柳。當方夫人38歲去世后,譚延闿僅40歲,正逢中年,但他一直未續娶繼室。據說,譚延闿在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擔任要職期間,孫中山曾親自作媒,想把宋美齡續配于他,宋家也很滿意,譚延闿卻托以母親李夫人嫁到其家后,受過許多難言之苦,況且他對其已故的方夫人感情專一,不再有續弦的打算為由,婉言謝絕了孫中山的好意。后來,譚延闿拜宋美齡的母親為干娘,與宋美齡兄妹相稱。蔣介石欲娶宋美齡為妻,遭到宋家諸人的反對,宋美齡曾求助于譚延闿這位“畏三哥”做過她家里人的說服工作。譚延闿不僅篤于夫妻之情而堅貞不二,更是遵從母教,從“庶出”的隱痛中,作出對母親的最高崇念。
軍令如山,不搞特權
1911年10月31日,立憲派殺害焦達峰、陳作新。譚延闿第一次就任湖南都督時,湖南時局動蕩,而湖南新軍則以擁立譚延闿之功,要錢要官,稍不滿意,就動手動槍,社會秩序很不安寧。為了保衛都督的安全,湖南軍政府專門派了一個營的兵力來警衛都督府,并采取了嚴格盤查進出都督府人員的措施。由于衛兵實行輪流值班制度,很多人還不認識剛剛坐上都督寶座的譚延闿。有一天,天下著大雨,譚延闿坐著八抬大轎從荷花池的私宅到都督府去上班,當轎子到達都督府門口時,被衛兵堵在了門外,衛兵要求轎夫停轎檢查。轎夫沒好氣地掀開轎簾,指指坐在轎內的譚延闿說:“你睜開眼睛看看,轎子里面到底坐的是什么人?”
衛兵也不示弱,帶著一副公事公辦的口氣說道:“不管是什么人,進都督府都要停轎檢查!上峰是這樣規定的,誰也不能壞了規矩?!?/span>
譚延闿示意轎夫住口,笑容滿面地遞出證件,讓守門的士兵檢查。衛兵仔細看了看譚延闿的證件,知道他就是湖南的都督,就恭敬地向他敬了一個軍禮,然后放他進入了都督府。
事后,衛兵營長魯滌平得知了這一事件后,惶恐不安,急忙跑到譚延闿那里向他賠禮道歉,說自己的屬下對譚都督如此無禮,自己作為營長,教導無方,管束不嚴,請都督責罰,聲稱對冒犯都督的衛兵要嚴肅處理。
譚延闿從辦公桌上站了起來,拍了拍魯滌平的肩膀,笑著對他說:“衛兵并沒有什么失禮的地方,檢查是他的責任,賠禮從何說起?你并沒有什么失職之過,道歉從何而來呢!”
魯滌平一向聽說譚延闿城府很深,凡事都不露聲色,因此以為譚延闿講的并不是真心話,于是馬上接話說:“譚都督,衛兵讓你在大雨中下轎檢查,實屬無禮。卑職管束不嚴,請都督發落,卑職情愿受罰!”
譚延闿一聽,哈哈大笑:“為我一人淋了點雨,竟要責罰忠于職守的衛兵,未免小題大做了吧?我看,不僅不能責罰,還應重重獎賞!”
魯滌平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譚延闿的用意何在。
譚延闿嚴肅地對魯滌平說道:“服從乃軍人的天職。出入都督府必須檢查,這是軍政府的指令,衛兵當然應該服從。無論是騎馬的人或是坐轎的人,無論他的職位高低,都應該一視同仁,毫不例外,這就是恪盡職守。這個衛兵并不因為我是都督,就放任不管,而是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檢查,這是堪稱忠于職守的典范,尤其應該嘉勉!”
那個衛兵后來果然得到譚延闿的豐厚獎賞,此事在新軍將士中一時傳為美談。譚延闿也成了率先垂范、不搞特權的道德化身。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在譚延闿50歲生日時,湖南的張冥飛曾寫了一封祝壽戲文,內曰:“茶陵譚氏,五十其年,喝紹興酒,打太極拳,寫幾筆嚴嵩之字,做一生馮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呂(注:指呂苾籌);內舉不避親,夫人之女婿袁(注:指袁思彥,譚延闿長女譚淑的丈夫)?!睒O盡嘲諷挖苦之能事。當時這封祝壽戲文曾被當地的報刊刊登,迅速在京城傳播開來。照常理推斷,堂堂的行政院長,受此羞辱,一定會火冒三丈,會動用國家權力打擊報復。但是,譚延闿讀到這份報紙以后,不僅沒有大發脾氣,反而特意寫了請柬約請張冥飛前往赴他的晚宴,并請湖南同鄉魯蕩平、呂苾籌、李安甫等人作陪。張冥飛接到請柬后,知道是由于文字闖出了大禍,但又不敢不赴約。到會時,譚延闿竟然以上賓之禮相待,說:“足下,你是我的好朋友,當今沒有人不恭維我,足下獨敢罵我,實在難得……湖南有足下這樣的文才,延闿不知,深為抱歉!行政院已無適當職務位置足下,只有四百月俸的參議,暫時望屈就?!睆堏わw聽了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第二天,行政院給張冥飛送來“參議”聘書,張更感到慚愧,立即寫了一封信回復譚延闿,道歉申謝,并將聘書退還。信中說:“士獻箴,古有之;公大度,今所無。唯冥飛筆耕足以自活,聘書優俸,萬不敢當,庶免涉文人無行,跡行敲索之嫌。大君子愛人以德,必能諒之?!笔潞?,張冥飛逢人便說:“譚公真是宰相肚里好撐船?!钡诙?,譚延闿在南京病逝,張冥飛聽到這一噩耗后親往吊唁,撫摸著譚延闿的棺材痛苦不已,了解這一內情的人,沒有不深為感動的。譚延闿就是這樣與人為善,因而,能在官場上獲得眾人的支持,而長期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