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工委在全國范圍內評定“散曲之家”
【編者按】為了促進散曲創作,學會散曲工委制定了《中華散曲之家評選辦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華散曲之家”的推薦評選工作,首批“中華散曲之家”稱號獲得者山西王有仁全家,陜西王興一夫婦,湖南蕭鳳菊夫婦,江西魏新母女,山西張玉武夫婦,浙江周進夫婦、內蒙古蕭秀蓮夫婦。2021年7月8日,周文彰會長在內蒙古正藍旗為他們頒發紀念品,并和他們合影留念?,F摘編兩篇短文,藉以反映散曲之家的風采。
瞧這一家子
在山西省原平市城鄉的旮旮旯旯,活躍著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散曲創作隊伍,它就是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全國第一個“中華散曲之鄉”的原平農民散曲社?,F有社員300余人,“夫妻同寫詩”、“姐妹齊登臺”、“母女共吟詠”、“父子打擂臺”,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潮。在這股潮流的帶動下,涌現出眾多散曲創作家庭,家住原平市大牛店鎮大牛店村的王有仁一家就是值得稱道的一個家庭。
王有仁,一位年逾古稀的農民,兼身本村村醫,勞動之余喜歡寫寫畫畫。加入原平農民散曲社后,已創作散曲近400余首,作品發表在全國各種書刊及網絡平臺上。2019、2021年分別獲得“張養浩杯”及“金蓮花杯”全國散曲大賽優秀獎。在他的影響下,女兒王慧青,兒子王慧都愛上了散曲。他們先后加入了原平農民散曲社。三年來,女兒王慧青,一邊教書一邊創作散曲100余首,兒子王慧繼承父業也是一名村醫,得空創作散曲近百首。王有仁老伴兒朱潤先也由一開始的不理解而逐漸喜歡上散曲,開始學寫,雖然文化低,但作品也寫的有模有樣。散曲創作成為王有仁一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給他們帶來了無上的樂趣。且看他們的散曲作品:
王有仁(戶主)
【仙呂?醉中天】白面撅疙瘩
鋤地溝南洼,汗水淌雙頰。身乏收工回到家,白面疙瘩下。豬肉紅燒軟塌塌,茄子油炸,老婆子真個親煞。
朱潤先(妻子,家庭婦女)
【正宮?雙鴛鴦】種黃瓜
種黃瓜,綻黃花,朵朵昂頭吹喇叭。步步高升爬滿架,送來歡樂笑哈哈。
王慧青(女兒,小學教師)
【仙呂?憶王孫】年終盤點
手牽小女擔兒扛,照顧爹娘責任強,工作積極不誤崗。小孩王,擠點時間平仄享。
王慧(兒子,村醫)
【黃鐘?人月圓】我是鄉村醫生
白衣戰士渾身勁,無畏向前沖。崗前嚴守,體溫監測,戶入門登。(幺篇)逆行兩月,寒霜雨雪,堅守清零。褪皮脫肉,無私奉獻,抗疫先鋒。
在他們一家帶動幫助下,王有仁的姐姐王永紅,妹妹王連弟,外甥女段梅青、大外甥段梅平、二外甥段貴雨,嫂子賈培蘭,侄媳茹貴嬋、馬美華,其妹的小姑段鳳林,妻子的外甥媳婦劉平艷等14人,都先后加入了原平農民散曲社,成為散曲社一支創作勁旅。村里人夸贊他們是“散曲一大家”。2018年7月,山西電視臺【家園欄目組】為他一家制作了“好家風詩書傳承”電視專題節目,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2021年7月,中華詩詞學會散曲工委授予王有仁“中華散曲之家”光榮稱號。(邢晨供稿)
獲獎專業戶
陜西的王興一、張曼利夫婦潛心詩詞曲賦創作,佳制迭現,在陜西有口皆碑。丈夫王興一曾先后獲得“太白山杯”全國詩詞曲大賽一等獎,寧夏“黃河金岸”全國詩詞賦聯大賽一等獎,等等。張曼利曾獲得中華詩詞學會2018年全國詩詞通韻大賽一等獎,“大秦嶺?中國脊梁”詩詞大賽一等獎,等等。他們以詩詞結緣,伉儷情深,是名副其實的“獲獎專業戶”。
2006年,“散曲熱”在陜西興起,王興一、張曼利夫婦積極參加了各種培訓、講座、采風、大賽等活動。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參與學習和創作,有互相幫助也有各執己見,相互切磋。在此后的散曲類活動和大賽中也獲獎不少。譬如2010年,陜西舉辦 “曲詠三秦”有獎征文活動,王興一牛刀初試,就以一首《【仙呂·一半兒】戶縣農民畫街即景》獲得二等獎:
人人老繭抹花黃,剪紙蒙窗魚跳塘,愣把春風貼滿墻。 看得手癢癢,一半兒寫生一半兒仿。
張曼利的《【中呂·喜春來帶過普天樂】故鄉情》也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睡夢中故鄉好似白描畫, 驪山下渭水灘頭草正發,香椿兒翹起嫩芽芽?;乩霞?,院里院外有桃花。(過)苜蓿園,葡萄架。門前皂角,屋后籬笆。鋪展開,一片春無霸。滿月一輪檐頭掛,羨親情,燈下拉呱。雞叫五更,柴門不閉,影透窗花。
此后便一發不可收場,夫婦倆寫出了不少佳作?!吨腥A辭賦》雜志2017年第十期和第十一期還分別給他們出了散曲專版。由于他們功底深厚,語詞豐沛,駕馭文字的能力很強,所以套曲也寫得很好。在今年舉辦的“金蓮花杯”中華散曲大賽中,王興一的套數《【雙調·新水令】赴金蓮川寫生記》獲得一等獎;妻子張曼利的套數《【南呂?一枝花】游元上都遺址感懷》獲三等獎。成為這次活動中最為出彩的一對夫婦。
他們說,通過一起學習和創作增加了生活情趣,和諧了家庭氣氛,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周圍的朋友和家庭其他成員,九歲的外孫女也熱衷于參與他們的學習和創作,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韻腳來寫小詩了。
在今年7月,參加內蒙古正藍旗首屆中華散曲“金蓮花”藝術節期間,他們獲得了“中華散曲之家”的光榮稱號。(耕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