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依次為大姐王紅、父親王金聲、作者王瓊
守得家園方寸土
王 瓊
“為人家事女兒知,未要婚錢只要詩。出嫁嚴椿心欲痛,登車父女淚相持?!?/span>這首詩,是我的父親,在當年送我出嫁時寫下的。詩中的曲折,對于不知者而言,可能很難細心體味,然而,對我來說,卻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民間有出嫁女三天回門的習俗。當年我回娘家,在父親書房的寫字臺上,看到這首詩時,頓時覺得心中百感交織,而欲言難訴。便想:自己若也會寫詩該多好??!于是,在我心里,便暗暗萌生了一定要學習寫詩的念頭。
記得我出嫁前,父親曾問我,瓊兒,你想要什么?我告訴父親,只想要那張《黃鶴樓畫卷》。我知道,這“畫卷”,父親最為珍愛。這是他參加黃鶴樓詩詞大賽中獲得的獎品。不想父親聽了,卻直說好。果然,出嫁那天,臨上車前,父親將那張用木框裝幀好的黃鶴樓畫,親自送到我手上。父親后來對我說:“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你將來一定會寫詩的?!?/span>
父親退休后,開始以寫詩為樂。他曾讀過幾年私塾,所以,吟起詩來,還真有那么一點“夫子”味道。節假日回家,他老人家不是坐在案頭翻閱書籍,就是在吟誦詩句。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們三姐妹,也就被他老人家同化了。后來,父親那兒,就成為我們姐妹假日休閑的好處所。三姐妹同時學詩,使父親每每感到欣慰,常常引以為自豪。自然,父親在我們身上,也沒少花功夫。于是,詩詞之花,便在我們家生根發芽了。為了激發我們的興趣,在父親的鼓勵下,2000年到2003年,我們三姐妹用內刊號,陸續出版了各自的詩詞專集。
“一片飛花最動情,輕輕貼地細無聲。辭根不怨風和雨,結伴難忘葉與莖。甘化春泥為沃土,也隨秋水助浮萍。來年芳圃添云錦,笑對騷人賦落英?!边@是父親筆下的落花詩。起筆點題,直抒胸臆?!拜p輕貼地細無聲”,是那一片泠泠的飛花,還是父親將要離去的腳步?輕輕的,是不愿意打攪別人,還是故作輕松,怕帶給別人憂傷?每每吟來,總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感受。詩用擬人的手法“不怨”、“難忘”,來表露那輕輕中蘊藏的些許惆悵。后四句,雖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化出,但立意更遠。在那無怨無悔的付出后,期盼能換得來年的云錦,難道不正是父親對他的女兒們未來的美好祝愿么?
父親就像這片落花,輕輕地飄走了。臨走前,他沒有為我們留下萬貫家財,卻生怕我們會從此不再熱愛詩詞,遺失了精神的家園。于是,父親把我們托付給他的摯友傅占魁先生,請他繼續帶領我們,在詩詞的王國里漫游。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父親離開我們,竟近十年了。傅先生未負先父之托,他精心指導我們,而我們也一如既往,對詩詞夢想的追尋,從來沒有間斷過。寫到這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母親。母親盡管不會寫詩,但眼見我們姐妹,因為熱愛詩詞,感情比從前更親密,心里非常高興。每次節假日回到家里,我們三姐妹,聚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母親總是默默地,為我們端茶送水,把做好的飯菜,端到桌上,再三番五次地催促我們。
2007年,我接任黃州茶村詩聯學會會長,兼《茶村詩聯》主編。而兩位姐姐,則與我齊心合力辦刊??锍鰜砹?,母親拿著刊物,大凡見著了熟人,便總要送人一本,那神情別提有多自豪。這也使我們感到幸福無比。母親七五壽辰時,我寫了一闋賀詞《行香子·賀慈母七五華誕》:
“閱盡滄桑,損卻春芳。為家人,擋盡風霜。少年心事,無際彷徨。嘆親情隔,世情薄,性情剛。 竹韻松妝,笑靨慈祥。夜挑燈,針線飛揚。清輝一縷,默默分光。盼月長圓,萱長綠,夢長香?!?/span>
詞的上片,寫母親一生歷盡艱辛,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都奉給了我們這個家。并感嘆母親年少時,因家庭出身不好,給母親帶來的傷害,同時也練就了她剛強的性格。下片將母親的慈顏,定格在夜里縫補衣服的那一幕。母親的慈愛,就像那明月的清輝,灑向我們每一個兒女。最后,為母親獻上最美好的祝愿。當我將這闋賀詞帖上博客,武漢的二姐隨即和了一闋《行香子·和胞妹王瓊(賀母親七十五華誕)原玉》:
“七五風光,哪見滄桑?愿萱草,長綠無疆??偹即饶?,常在身旁。愧家中事,個中攬,樂中忙。 猶憶寒窗,小命垂殤。倚門人,泣斷肝腸。乞求獻血,一脈徜徉。漸哭聲起,笑聲漾,鳥聲翔?!?/span>
二姐雖為和詞,但開篇即反其意,寫出母親在她心中的美好形象和自己的祝愿之情。接下來,描寫母親勤勞的身影,樂觀的人生態度。下片起筆回憶,當年自己生病,命在旦夕,母親獻血救女。我曾聽母親說過,二姐當時,昏迷了好幾天。當母親的血,剛剛滴進她的血管,二姐便哇的一聲,哭著醒過來了。詞以“哭聲起,笑聲漾,鳥聲翔”作結,充分表達了女兒對母親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感恩和感動。二姐的詞一帖上,又觸動了當時在武漢正為兒子裝修婚房的大姐。她也很快寫了一闋賀詞《鷓鴣天·賀母親七五華誕》:“日暖秋山菊正黃,冰輪未改舊時妝。人言小草三春報,我愧慈萱一縷光。 星閃爍,夢芬芳,思隨母愛共云長。晴川莫道天涯遠,萬里遙祈福壽康!”
大姐的詞,起句以形象開頭,點出母親生辰的季節,用“冰輪”借指母親?!芭f時妝”,既體現了母親樸實無華的裝扮,也說明了母親,在她的心里,有一如既往的美好形象。接下來,用“小草報春暉”之典,對比自己沒能孝敬母親的心情。下片寫自己雖在異鄉,但回憶在母親身邊的往事,是那樣甜美芬芳,道不盡,也說不完,最后送上遙遠的祝福。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盡管我們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地方,因為有了對她的熱愛,便使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我們每個月,或在黃州,或處江城,至少會有一次小聚。每次相聚,總要把各自的新作,拿出來交流,相互切磋。我們還常常邀請傅占魁先生參加聚會。傅占魁先生笑著說:“自從你們的父親將‘接力棒’交給我,我便時刻想著,不能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彼?,只要是有時間,他從不爽約,而且每次小聚,他都會跟我們講解詩詞理論,使我們能提高對詩詞的鑒賞力和創作能力。
記得有一次,我們姐妹在江城惠玲家住了三天。期間,我寫了《蝶戀花·庚寅暮秋江城惠玲姐家中小居》一詞:“借得晴川芳草又,漫撿詩心,磨鬢銷昏晝。菊氣清芬香滿袖,風中細把絲弦扣。 遠樹橫煙云出岫,碧海波搖,一曲新彈奏。莫道秋來枝影瘦,霜前自有楓紅透?!倍慊萘?,隨即唱和:“湖面柳搖秋水皺,風卷黃昏,風卷黃昏瘦。幾度凝眸猶佇候,相邀欲把心弦扣。 紫竹園林深亦秀,引興憑欄,引興憑欄后。月出瑤臺琴共奏,靈泉撥動聲聲又。” 大姐王紅,也即興唱和:“隔岸依江楓葉繡,漫步晴川,漫步晴川又。竹影搖風吹我袖,相逢恍覺春依舊。 幾片云移風雨后,漢水滔滔,漢水滔滔奏。還了今秋詩債否?家園共把心弦扣。”
是啊,詩詞構筑了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幾乎每年,我們都會相邀,一起外出觀光旅游。每次外出,都會有聯句或唱和,其樂融融。在我們這個大家園里,沒有什么東西,能比詩詞更讓人珍視。我們非常感謝父親,讓我們走上了詩詞之路。這是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精神財富。無論用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記得我曾寫過一首《蝶戀花》
若問金錢無可許,物欲橫流,且把清貧守。守得家園方寸土,悠然作嫁桃源路。 信有精神旗幟舞,卻被他人,笑我癡愚誤。為使春風欣一渡,吟壇孕育花千樹。
在此, 以該詞為本文作結吧。
二0一二年冬月于黃州遺愛湖畔暖玉齋
從左至右依次為大姐王紅、二姐王惠玲、作者王瓊